English

送读者一个“放心”

1999-05-14 来源:光明日报 陈旭霞 我有话说

认真编校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一环,对古籍整理类图书来说,更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。为了保证《全元曲》的整体质量,我们在编校上狠下了一番功夫,颇花了一番气力。

校对是编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。这正如列宁所说:“最重要的出版条件是,保证校对得非常好。做不到这一点,根本用不着出版。”(《列宁全集》第五十三卷,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月第二版,第一百三十四页)在《全元曲》的编校过程中,付出心血和汗水最多的可以说是校对工作。为了给学界提供一个信本,给读者提供一件精品,我们采取了把好“三关”的做法,即把好编注者的自校关、专职校对人员的复校关和通稿人员的终校关。在校次上则突破常规,由三次增至九次。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精神,逐字逐句逐个标点地认真校对,从而保证了校对质量。在出版社最近组织的编校质量检查中,该书达到优秀标准。

在校对过程中,对原稿中的讹误和常识性错误,我们绝不以“不属校对范围”为由放过,而是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为通稿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。如有条注释在引用李贺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中的“衰兰送客咸阳道,天若有情天亦老”这两句诗时,误作毛泽东《七律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中的“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”。我们及时校改,避免了一个大错。

认真核对引文是编校工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。首先是对本事的核对。本事是与剧情有关的文献资料。为了做到准确无误,我们选取最新最权威的版本,对全书六百二十一篇本事逐一进行了核对。如核对引自《南村辍耕录》的几段本事,我们采用了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版的《丛书集成》初编本;核对引自《史记》至《元史》等正史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太平广记》等书的本事时,均采用中华书局的标点本;《四库全书》则采用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文渊阁本。这就使本事有了较高的可靠性。在核对时,我们不迷信、不盲从,对所据版本中的一些错误也作了订正。如第六卷周文质《持汉节苏武还乡》的本事引自中华书局标点本《汉书》卷五十四《李广苏建传》,原文“数月”从下读,既使苏武“号哭”、“欧(呕)血”、“旦夕临(哭吊死者)”缺少了时间的说明,又使汉朝出现了“数月”无君的局面,这显然与昭帝在武帝死后次日即位的史实相左。因此我们将这段文字重新标点为:“武闻之,南乡(向)号哭,欧血,旦夕临数月。昭帝继位,数年,匈奴与汉和亲。”

其次是对注释中引文的核对。这更是一件非常繁琐而绝不容回避的工作,因为引文中往往存在着文字、标点有误甚至断章取义、歪曲原意、张冠李戴等问题,而处理这些问题往往需要通读全段乃至全篇,有时还必须参酌作品才敢下笔。因此,在通稿中我们对近万条引文进行了核对,在付印前,又下决心将注释中凡涉及经书和正史的引文再集中排查一遍,务求准确无误,格式统一。集中排查工作历时数月之久,共核对一千三百六十四条,处理“硬伤”二百一十二处,约占引文总数的百分之十七。如一条十二个字的引文“(公孙弘)于是起客馆,开东阁以延贤人”,竟然四字有误———“客馆”误作“宾馆”;“延贤人”误作“迎宾客”。这样一来,汉朝的宰相变成了宾馆的“经理”,“贤人”也变成“宾客”了。再如多条注文在引用汉末北海相孔融说的“坐上客恒满,尊中酒不空,吾无忧矣”这几句话时,常将“坐”误作“座”、“尊”误作“樽”,我们均据《后汉书·孔融列传》原文予以改正。

另外,我们还以中国地图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五月出版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》为依据,对全书注释中出现的地名仔仔细细地进行了核对,纠正差错上百条。

我们之所以这样尽心尽力,意在送读者一个“放心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